您的位置  首页 > 老上海商业 >> 正文
当年谁向“联华超市”叫板
[来源:流通经济网 | 作者:张广生 | 日期:2015-03-16 13:07:35 | 浏览次]


v72流通经济网

    核心提示:1991911日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超市“华联超市”开业后,上海形成“超市热”、“便利店热”,掀起了一股发展连锁商业的旋风。半年下来,具有流通经济头脑、竞争意识强,聪慧的上海华联商厦股份公司总经理张达夫,瞄准良好的商机,敢于向“联华超市” 叫板。真有“你行,我也行”,“你好,我比你更好”的任性理念。由此,顶着艰难创业,开展了耐人寻味地挑战性举措。事业蒸蒸日上,精神值得借鉴。v72流通经济网

 v72流通经济网

 v72流通经济网

华联1.jpg v72流通经济网

 v72流通经济网

    1991911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零售商业新业态“联华超市”在上海隆重开业。开张第一天,商店内外人头涌动,摩肩解接踵,好不热闹。人们出于新鲜,出于好奇,毕竟这种可以手直接摸到商品,没有柜台隔离,又可以自由挑选的买卖方式在国内还当属首次。很快“超市”这种商业业态被上海人轻松愉快地所接受。v72流通经济网

看到这个商机,令一个人夜不能寐,这个人就是时任华联股份总经理张达夫。一连数月,他总在想如此好的商机要如何才能抓在手中而千万不能放过呢?他终于下定决心,投入50万元资本金,经过近一年的暗中积极筹备,于199319日猛然开出了6家华联超市连锁店。至此中国内地连锁超市业态在上海被正式推向了商业改革开放的前台。而其瞄准的对象就是联华超市。华联的第一家店铺就开在当年的南市区小南门附近,市口选得非常好,对面就是联华超市。这符合他的竞争理念。张达夫向华联超市的管理层下达的指令是,“联华开到哪里,华联就盯到哪里”。v72流通经济网

第一年,华联超市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企业经营亏损了560万元,原来在华联商厦(前身是上海永安公司,坐落在南京东路、浙江路口,是上海最早的百货公司)过来的同志开始怀疑,不少人认为,“经营超市不如百货,商品小而杂,档次不高,企业亏损,奖金还没有原来高”,有人提出不愿意干了,要求回去。这时的张达夫不愧为老资格的经理人,果断地表示:“谁不愿干超市,要回去的也不能回华联商厦,要走的就离开华联!”张达夫提出,“华联超市允许三年亏损,四年保本,五年盈利”,并以此为内部考核目标。这样不仅稳定了军心,还封住了反对投资超市的声音。v72流通经济网

1994年底,华联超市开出了18家店铺,当年实现盈利900万元,提前三年进入了企业盈利期,华联超市的规模和效益立马就超过了联华超市,后来居上。v72流通经济网

1995年年底,华联超市又开出了20家门店,当年利润有1046.52万元,从此超市公司进入了良性循环,平均每年稳定增加1000万元利润。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华联得益于张达夫对经营商品的准确定位和企业内部严格的成本控制,设备采购和营业面积选择符合上海超市发展初期的实际等等。中国的事情,成败还是取决于领导人,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v72流通经济网

华联和联华不仅在网点上竞争,更在冷冻设备、商场环境、信息系统、商品品类、商品价格、服务项目、管理手段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竞争。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还打起了价格战,有时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常常听到双方到市政府财贸办来告状,“发现对方派出商业间谍”,拿着微小型录音机或录音笔,到对方商场偷录商品品种、价格、收集各类商业信息。v72流通经济网

22.jpg v72流通经济网

联华和华联互相“叫板”,不仅加快了超市的发展,同时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是由于华联和联华的名字实在是太接近了,通常的百姓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还认为只是从左念和从右念的问题,都是一家人。其实不然,“华联超市”是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华联超市连锁店,但又不同属于北京华联集团公司,此时的上海华联已经退出了北京的华联商业集团。“联华超市”最初是上海市内外贸易联合公司和香港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超市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华润集团退出了超市合作,联华超市已经完成工商注册,就不改变名称,继续沿用“联华”了。实际上,这两家名称的由来都有一段“故事”和“缘由”,确实是一对欢喜冤家,它们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对上海连锁商业的发展不无好处。v72流通经济网

流通经营是现代商业的主流业态,流通现代化与大众化有效结合,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常购物需求,使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又促使工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产业链。在开创这个业态的过程中,无论成功或失败,辉煌或平凡,历史都将会记住为我国商业实现现代化做出过贡献、付出过辛劳的那些人和事。v72流通经济网

( 整理:卫巍)v72流通经济网

   (原标题:“华联超市”向“联华超市”叫板)v72流通经济网





责任编辑:gaojia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