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上海商业 >> 正文
南昌路旧时记忆
[来源:劳动报 | 作者:薛鲁光 | 日期:2017-11-10 14:53:29 | 浏览次]

 ixm流通经济网

南昌路旧时记忆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6597307261169943808.jpg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在上海,东西走向的南昌路是一条普通的街,它宽14米到15米,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1690米。所谓“司空见惯熟眼去,买?烹烧百姓家”,历经百年沧桑的南昌路不愧为一条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路。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弄堂深处,看到生活最朴实的一面
ixm流通经济网

    解放初,组织上为家父安排陕南?某室为家,那时我在茂名南路二小读书,中午在茂名南路一家集体制食堂搭伙。上海人一般喜欢穿弄堂,一图便捷,二图清静。我幼年在南昌路穿进穿出,它较陕西南路要窄近5米,是名副其实的灰姑娘。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那段南昌路是马路菜场,地面是鹅卵石铺就,沿路两旁街面一字排开的水泥柱,上面搭块木板,堆放各色蔬菜和鸡鸭鱼肉各类荤菜。菜场的喧闹声从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一直延续到十点过后,下午菜场则开两张台子,其他歇业。那时,学校下午三点就放课,这些木板台子便成了孩子们欢乐的场所。女孩子在台子上玩丢沙包翻麻将,男孩子则在水泥台子上搭两块砖,中间架一根竹竿,手拿光板乒乓板便噼里啪啦打起乒乓球来。
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印象中,南昌路邻近陕南?出口处有一家“老虎灶”,这曾经是老上海生活的一部分。“老虎灶”即熟水店,烧卖热水与开水。在旧上海,街头巷尾三步一家、五步一间的老虎灶,凝聚着老上海人的无限情怀。一天到晚,“老虎灶”旁总是热气腾腾,前来泡热水的用户,先瞧一下压力表,一般在90度以上就可以放心喝了,于是拿出事先买好的筹子,大筹子可泡两瓶,小筹子的一瓶。每天“老虎灶”前总是人声鼎沸,邻居们为鸡毛蒜皮的事在门口拌嘴,喉咙稍大点,百来米长的整条街都能听见。不久,南昌路上陆续开出了酱油店、粮店和小百货店,有一沿街居民还开起了家庭理发店,男的管成人的剪发、修面、烫发,女的管小孩理发,兼烧水、洗头,分工合作,其乐融融。
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破旧低矮的房屋与高贵华丽的公寓并存,曾是南昌路的一大风景。高13层的南昌大厦绝对是有视觉冲击力的楼房,那时大上海最高建筑也不过是24层的国际饭店。南昌大厦是典型的钢窗蜡地高楼式住房,煤卫设施样样齐全,上下都靠电梯,访客还要通过门卫阿姨打电话上去,询问主人是否在家。记得那些年国庆节,人民广场会放礼花,我们结伴跑到南昌大厦顶层,举目远眺,全市夜景尽收眼底,看到五颜六色的礼花,我们不禁为祖国的安定繁荣、人民的安居乐业欢呼。
ixm流通经济网

    现在的南昌路,一样的红砖墙,一样的大弄堂套着小弄堂,弄堂里不时会有自行车经过,不变的还有那棵枇杷树和在门口捡菜的“老阿婆”。这一排排红砖墙的房子,倒像是历经了岁月洗礼的迟暮美人。周围环绕着的喧嚣,又仿佛像世俗的影子笼罩在她的身旁。隐藏于繁华的深处,才是最真实的上海生活。ixm流通经济网

    一条马路,浓缩一部大上海通史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百年南昌路,连接着新旧两个社会。陶而斐司路为今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的一小段,190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最初的名称为军官路,1920年以法国军官陶而斐司改名;环龙路为今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191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飞行员命名。1943年,汪精卫伪 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两条路统一以江西省会南昌改名为南昌路。
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淮海路上的淮海坊的后门出来就是南昌路与茂名南路交叉路口,行人应该不难发现“淮海坊”三个字。这是老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在市井中蕴藏着不平凡,它就像是一个精致而内敛的上海梦的里子。
ixm流通经济网

    1927年10月,徐悲鸿就住进了这里的99号,这位从法国学成归来的画家将他的画室设在这里的三楼。这一年的圣诞节,徐悲鸿的长子徐伯阳在这里出生。满月的时候,郎静山送了徐伯阳金锁片。还是那年的冬天,他与田汉和欧阳予倩成立了南国社,这个志在“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的组织开始了它的生命。许广平在鲁迅去世的1936年10月,也搬到了这里的64号,不过她住在两楼,周建人夫妇住在三楼。他们搬去了四明新村后,三楼成了鲁迅遗物的存放地,大家所熟知的鲁迅的藤椅和他逝世后拓制的石膏面模都放在这里。亭子间成了许广平整理鲁迅文稿的地方。不过,为了防止丢失,鲁迅的手稿还被藏在厨房墙角的煤堆中。在1937年后,这里的居民猛增,一下子变成了430户,一共1909多人。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昌路是一部大上海通史的缩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 东曾在这里工作过,还曾居住过电影明星赵丹、白杨,文学大家徐志摩、陆小曼、傅雷、巴金、林风眠等。京剧演员沈金波、张美娟,淮剧演员马秀英,沪剧演员许帼华等,也曾居住在南昌路的弄堂里。南昌路47号建于1917年,一楼现在是上海科学家的纪念室,二楼的走廊墙上挂着历届上海科学协会会长的照片,《建国大业》曾在这里拍摄。
ixm流通经济网

ixm流通经济网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老街旧貌换新颜。以往的南昌路的形象均保存在我那帮老同学、老街坊的记忆中。如今,南昌路两旁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傍晚清晨,散发着淡淡的梧桐清香。路人徜徉于此,无不惬意悠闲。


ixm流通经济网





责任编辑:r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