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上海商业 >> 正文
在照相馆追寻光影记忆
[来源:劳动报 | 作者:忻意 | 日期:2017-12-19 09:59:11 | 浏览次]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老上海最具仪式感的事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在照相馆追寻光影记忆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12.19-1 在照相馆追寻光影记忆.jpg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你有多少年没有走进传统照相馆了?五年,十年,三十年,还是五十年?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当人人都用手机随手拍日常,当专业数码相机进入千家万户,当各类摄影工作室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时候,拍照成了最司空见惯的事。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那些年,在照相馆拍证件照、艺术照、全家福,是上海人生活中最具仪式感的事。近日,上海老字号摄影“人民照相馆”在思南公馆搭棚布景、开设临时分店,引发怀旧风潮。慕名而来的银发长者,几十年间未踏进照相馆大门,一坐在镜头前,却说:“小时候就是这样拍照的……”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带有花边的照相纸已泛黄,但定格下的光影却未曾老去,留存着记忆的温度。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几十年没进照相馆光影情愫牵动老上海人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思南公馆,上海的时尚地标之一,成片的老洋房使这里独具老上海风情。行走在这片摩登小巷中,西装革履的白领会遇到身穿旗袍的文青,一抬眼,望见上世纪80年代装束的人物照片墙,每张脸上都有最具亲和力的笑意———不同时代的烙印集合在一起,在这里却显得一点儿也不违和。尝尝老克勒套餐,品品小时髦茶点,再到照相馆拍张艺术照,颇有穿越到老上海的感觉。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头再低一点,好,脸上带点笑,放松,放松……”摄影师柔声细语,耐心地调教着坐在镜头前的顾客,如何摆出大气温婉的老照片姿势。而坐在红木椅上的市民,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穿着复古的旗袍,手持团扇,面对灯光和庞大的摄影木座机,显得既兴奋又忐忑,“交关辰光没进照相馆拍照片了,全靠老师傅帮我拗造型……”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应“摩登思南”第二季主办方的邀请,曾与“王开照相”齐名的“人民照相馆”入驻思南公馆,开设为期两个月的临时分店,为市民拍摄老上海风情照片。不算大的摄影棚里,搬来了红木桌椅、镜面梳妆台、英式壁炉、复古台灯、收音机、月份牌背景,还挂着一排各色旗袍长衫,据说都是从电影厂里搬来的实物道具,有些物件还真的上了年纪。连门口的前台接待,都是穿着长衫的工作人员,桌案上夹着花花绿绿的摄影代金券,复刻出当年的味道。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去传统照相馆拍这么老派的艺术照?对年轻人来说,这是新鲜而好奇的场景,而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久违的青春记忆。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一位剪着者齐耳短发花甲女士,风尘仆仆地走进了位于思南公馆的人民照相馆,她指着手机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说,“我看到思南公馆有拍老照片的活动,特地趁工作日过来,怕双休日人多拍照排队。你们是不是当年淮海路上的‘人民照相馆’?”当确认无误后,她又有些懊悔自己来得匆忙,“早知道,我早上洗个头,化好淡妆再来……”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拍一张7寸的彩色照片,人民照相馆收费150元,这位女士觉得可以接受,前一天就通过微信把钱付掉了。当被问及以前是否在人民照相馆拍过照时,这位衣着朴素的超龄“文艺青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30岁那年,我在人民照相馆拍了这辈子最美的一张艺术照,今年我62岁了,中间再未去过照相馆。”一张好的照片,哪怕30年过后拿出来看,还是会觉得留恋,逝去的光阴全浮现在眼前。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她清晰地记得30多年前发生的每个细节:穿着白色的衬衣,粉色的外套,就是日常的打扮。在淮海路逛街时路过人民照相馆,看着透明的橱窗玻璃,便突发奇想走了进去。化妆师给她简单地梳了梳头发,再抹一点口红,就坐到了照相机前,十几分钟就拍好了。“我平时不上照的,但出来的照片就是比我本人要好看。所以我很信任人民照相馆,一定要再拍一次!”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还有一对衣着洋气的耄耋夫妇,一踏进照相馆便露出了热切的眼神,仔细地审视着室内的服装道具。气质身段绝佳的老太太小声嘟囔着,这里的各色旗袍还不及她衣橱的旗袍好看;一身书卷气的老先生则坦言,20岁后没再穿过长衫。遥想半个多世纪前,夫妇俩风华正茂,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彼此。老先生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上世纪60年代在保罗照相馆拍摄的一套婚纱照,新郎西装革履玉树临风,新娘身着婚纱、手捧鲜花,娴静动人,美目盼兮,绝对是一双璧人。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50多年时间里,我们就没再去过照相馆。”老先生说,不是没想过再拍一些正式的纪念照,但又不想去年轻人扎堆的影楼,不喜欢那种摄影风格。择日不如撞日,这对夫妇最终决定,在思南公馆里的人民照相馆里,拍摄了2张彩色艺术合影照片。样片中,夫妇俩倚床而立,分别换上了素色的长衫、旗袍,气度非凡,端庄依旧,浅笑嫣然。将50多年前的婚纱照放在一起对比观看,不由得钦羡赞叹———我们能从照片里看到爱情。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12.19-2 老上海最具仪式感的事——在照相馆追寻光影记忆.jpg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77年历史的老字号有过辉煌和历史浮沉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在黑白胶卷的年代,每一张相片都是真实记录,每一幅肖像韵味悠长。为什么老一辈上海人对“人民照相馆”有着如此浓烈的记忆情怀?这还要从照相馆的历史讲起。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据资料记载,19世纪中叶,上海诞生了第一家商业照相馆。1940年,白俄罗斯商人乔奇·奥本根在当时法租界的环龙路(今南昌路)创办乔奇照相馆,后改名乔士照相馆,这便是人民照相馆的前身。当时,上海的照相馆大多由外国人经营,乔奇照相馆也因独树一帜的艺术人像摄影名噪沪上,吸引了众多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商、外侨、名流显贵。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到了解放前夕,乔奇·奥本根把照相馆转让给了顾家三兄弟。这三兄弟中的顾云兴,本是乔奇照相馆中的摄影师,他读过大学,懂几国文字,视野宽广,在摄影方面颇有研究。到了1959年,照相馆搬迁至最繁华的淮海路,改名“人民照相馆”。该店在胶卷、相纸、颜料、相机和灯光设施等选用方面都很讲究,放大时会利用“遮挡”、“化角”、“局部显影”等加工方式以扬长避短。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人民照相馆拍出来的照片,像油画一样”,这是很多老上海人的评价。长期以来,这个老字号摄影公司以“高低调”人像摄影著称。人民照相馆的技术总监陈林兴告诉记者,低调摄影画面浑厚浓重,层次丰富有一种伦勃朗油画的风格,特别适合体现男性的刚毅、稳重;高调摄影则与之相反,纯白纯美,清新淡雅,用光线勾勒出轮廓,适合拍摄女性和婚纱照。而普通照相馆的摄影师和后期制作,很难达到高低调摄影的技术水准和艺术性,只能以中调照片为主。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这种创新的海派摄影新风格,使得人民照相馆在上海滩摄影界与“王开照相”齐名。说起曾经的辉煌,必须提到一个女摄影师,她的名字叫殷孟珍,她是顾云兴的徒弟,也是人民照相馆第一位女摄影师。由于她的悟性和努力,其人像摄影技术青出于蓝,在业界当属顶尖水准,其头衔有世界华人摄影协会执委、中国人像摄影协会顾问、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首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等。她最著名的作品照片当属一对老夫妻的形象,取名《风雨同舟》,算得上摄影专业课上的经典案例。她还为很多名人明星拍过艺术人像照,连姚明的结婚照都是她拍的。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民照相馆都是沪上人像摄影的翘楚。陈林兴告诉记者,人民照相馆属于屈指可数的上海特级照相馆,收费比别家贵,“上世纪80年代兴起婚纱照,在当时算是一种奢侈消费,仅几张一套的婚纱照,就相当于知名饭店一桌酒席的价格。但人们认可人民摄影,认为这里出品的婚纱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然而,随着台湾影楼一家接着一家入驻上海,包括人民照相馆在内的老牌照相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从摄影技术来说,台湾影楼统一的大平光会把人照得雪白而不真实,但传统照相馆公式化的动作、角度和道具,在花样百出的新型影楼前不堪一击,即便拍一套婚纱照要三四千元,依旧拦不住有需求的顾客。再往后,日韩风、欧美风的影楼也陆续打进中国市场,那些造出几万平方米摄影基地的拍摄机构,还有多如牛毛的摄影工作室,早就瓜分了传统照相馆的市场份额。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东方照相馆、万象照相馆、蝶来照相馆就因为经营不善并入人民照相馆。随着市政动迁,淮海路商业网点调整,人民照相馆不得不搬离淮海路,“蜗居”在巨鹿路的弄堂深处,先要钻过晾着“万国旗”的竹竿,才会看到人民照相馆的牌子。京剧名家梅葆玖、尚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长荣,演员赵丹、秦怡、关牧村,沪剧演员马莉莉,滑稽戏名家王汝刚,这些名人名家的大幅照片挂在照相馆的墙壁上,无声地诉说着摄影艺术的美,却又有多少人看到?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地段偏了,又不像现在有移动互联网传播,很多老顾客都以为人民照相馆消失了。从2000年开始,人民照相馆几乎接不到拍摄的单子,只能给影楼做一些后期冲印业务,几乎沦为了冲印工厂。直到2013年,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使得跌到低谷的人民照相馆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老字号重振江湖为1400对老人拍免费婚纱照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凡是25年前在‘人民’、‘蝶来”、‘东方’三家照相馆拍过婚纱照的顾客,只要能找出当年拍摄的婚纱照,就能到上海人民照相馆免费重拍婚纱照”———2013年10月,上海纸媒的一则消息引发老上海人的浪漫情怀。已改名新人民摄影公司的人民照相馆,尽管深居在弄堂里,但几乎每天都有几十名阿姨、爷叔前来拍结婚照。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谈起当年的营销,陈林兴回忆说,当时公司接到一个90多岁旅美华侨的电话,她说和丈夫的银婚照、金婚照都是在人民照相馆拍的,趁回国想拍摄一张四代同堂的全家福照片,子女选的影楼不满意,老人就认准了“人民”的金字招牌。在费了一番周折后,她终于找到了如假包换的人民照相馆,最后集结全家20多号人一起拍摄了全家福。这件事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后,见报第二天就有人要求在“新人民摄影”拍照,不久,这场为老顾客重拍婚纱照的活动就此诞生。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我们原本没想到会弄得这么大,一开始只是沿街店铺发了海报广告,谁知道被记者发现了新闻点,消息刊登在了头版二条,非常醒目。结果,这个活动引起轰动,仅仅2个月里就登记了1300对夫妇!”陈林兴说,人民照相馆是讲信誉的,说好免费拍3张照片,这3张就是免费的,分别是20寸合照一张和8寸男女独照各一张,除非再加照片,不然绝对没有额外的收费。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按照计划,一天可以拍8对,但不少夫妻一旦进了摄影棚,就停不下来了。有的老人以前拍结婚照特别朴实,两个人拍照前把头发梳整齐,正一正衣领就算好了;当年的构图也简单,双人或并排站着或坐着,或者一站一坐,无外乎这几种姿势。这次活动,不仅弥补了很多人当年没有穿婚纱和西装的遗憾,有的还穿上了旗袍、长衫,背景也换了多种,过足了拍照的瘾。不少人还指定摄影师拍和老照片相同的姿势,不少老人看着电脑里刚拍完的新结婚照,再对比手里的老照片,想到他们从青涩的时代共同牵手到白头,光阴就这样过去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不禁感慨万千。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那次营销活动,最终为1400对夫妇免费拍摄了结婚照,前前后后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而“新人民摄影”随着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仿佛回到了风光年代,擦亮了曾经的金字招牌。陈林兴说,不是老年人不爱拍照,只是他们不想去影楼,怕被年轻人笑话。“可能我们不是最时髦的,但我们拍的肯定是有上海味道的。”从那以后,新人民摄影找准了定位,不去和影楼、工作室抢生意,而是要发挥自己在人像摄影上的技术优势,选择的路线是传统的家庭、温馨的拍摄路线,面向工薪阶层。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免费重拍婚纱照活动开始一年后,人民照相馆开通了微信平台和微博,更新照相馆活动动态;2014年初,照相馆重拾春节不打烊的传统,在过年期间为市民拍摄传统的全家福。今年5月,人民照相馆还举办过“巾帼影姿摄芳初心”海派经典人物摄像展,展示沪上20多位女劳模、三八红旗手的艺术人像照,展示人民照相的摄影技艺……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首席摄影师掌镜近40年再度引领复古潮流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自今年11月初人民照相馆在思南公馆亮相后,每天都有不少上了年纪的顾客慕名而来,一天至少要拍8单。照相馆除了提供布景、服装、化妆外,还可为顾客定做“爱司头”———这种老上海流行发型以横写的S型刘海得名。但最为顾客信赖的,还是人民照相馆经验丰富的摄影师。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我18岁进单位,从事摄影将近40年了。”人民照相馆首席摄影师黄沐华自我介绍说。这位业界“老法师”经历了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对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于怎么拍好人物肖像以及40年来的商业摄影风格走向,他都了如指掌。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传统照相馆特别讲究布光。哪怕场地不大,主光灯、侧光灯、辅助灯一个不少,灯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拍摄位置、拍摄人物进行调整,既可以调整面部线条,又增加立体感。不过,灯光一亮,客人们往往就会紧张,脸部和肢体动作都会不自然。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老法师的拍摄经验是,客人来了先不急于拍照,而是会跟对方聊起来,一来让他/她放松,二来可以观察他/她的特征和最美的角度,三来还可以知道其从事的职业,拍出更符合他个性和气质的照片。在拍照过程中,他还会反复夸客人,诸如“身材好”、“气质好”、“笑得甜”等,使得对方提升自信;指导客人做表情、摆POSE更是一绝,脖子、肩膀、腰、手的位置微调一点点,笑得多一点、少一点,可能都会影响成片的效果。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这个东西不仅造型好看,还很有话题性。”黄沐华摸着和他差不多高的木座机说。有个70多岁的客人,一看到这个大道具就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激动地跟他说:“我小时候进照相馆,就是用大大的照相机拍的,摄影师头蒙在里面,外里拖着一根线,一按按钮就拍好了。”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黄沐华笑着掀起了木座机的蒙布,让记者一看究竟。这哪是老式照相机啊,里面装的是佳能的5DMARKIV单反数码相机,可以说是“复古的外形,时尚的心脏”,既能让老顾客有穿越回老上海时光,又能保证出片的质量。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多少上海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数张黑白或人工染色的艺术照、全家福。曾几何时,去照相馆拍照,是普通家庭生活中一场重要的仪式,也是人生特定阶段的标志纪念———满月、周岁、毕业、工作、结婚,照片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而带着“人民”钢印的花边纹相片,再度引领复古潮流。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既然是讲求复古的老照片,那么,不符合年代的东西不能乱入。上个月,黄沐华遇到一对八十开外的老夫妻前来拍结婚纪念照。给两人摆好姿势后,他觉得画面有点单调,夫妻间互动性不够,突然看到边上有一支红玫瑰,便问:“你那个年代,有没有送爱人玫瑰的?”老人思索了一下,连忙说:“有啊有啊!”于是,老先生给爱妻献花的照片便进入到镜头中,令人回味。“如果老照片里拿几支香水百合,那就不行了,几十年前都没这种花!”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拍全家福也是技术活儿,每个人的表情、姿态在同一张照片里都是最好,一个人闭眼睛都不行。一群人站在镜头前,黄沐华会一边端相机看镜头,一边语速飞快地指正每个人的动作表情,或许还要唱几句儿歌来逗小朋友,让每个人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再按下快门。全家福的排位也很讲规矩,最年长的祖辈坐在中间,两侧坐长子、长女,女婿和儿媳妇对应站在身侧,或者站在更后一排,孙辈则在前排,或由长辈怀抱。即便是2017年,黄沐华也会守着传统规矩,把传承下来的东西先做好。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保留真实美化人物“上海工匠”修复褪色记忆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别以为高低调摄影只是布光后的快门一闪,想要原汁原味地体现“老上海味道”,还需要强大的后期处理来配合。在人民照相馆,一辈子给照片修图的陈林兴,既是国家级高级整修师,也是2016年首批“上海工匠”之一。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18岁进入上海饮食服务学校的陈林兴,被安排在照相班专攻照片整修,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之后在人民照相馆工作长达30多年。同样,他也经历了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在胶片时代,后期修片是用铅笔和毛笔操作的。老式的PS是个精细活儿,要把中华铅笔削出细细长长的尖头笔芯,然后把底片放在专门的仪器上,一边打光,一边涂画,通过调节底片上的灰度,改变人物的脸型轮廓;通过上色技术,将黑白照片转换成彩色照片。数码时代到来后,陈林兴将手工修片的理念带到了电脑技术中,同样需要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这年头谁不会用1秒钟就能让人变美变瘦的“美图秀秀”?但陈林兴并不认同失真的处理和过度的美颜,“照片不仅是个人留影,也是历史的印记和记录。分寸适度的修片,既留保留真实,又能起到美化作用。”这次在思南公馆拍摄的“老上海风情照片”,后期处理色彩浓郁,层次感强,若是冲印成黑白照片,更具年代感。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由于高超的修片技术,陈林兴除了时常接到重要的历史照片、领导人照片修复任务,还总有人登门拜访,请他修复私人老照片,让褪色的记忆重见天日。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几年前,浦东有一位老阿姨为修复一张全家福,几乎跑遍了全上海,还是没能还原照片影像。她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电视台,通过王汝刚主持的《大家帮侬忙》节目发出求助。“王汝刚知道人民照相馆还保留着老技术,就带着她来了。”陈林兴缓缓说道,那张全家福是有故事的,照片中有十几个人,都是那位老阿姨的血缘至亲,照片正中的老人则是她亲爱的奶奶———结婚时,老阿姨什么礼物都不要,唯独请奶奶召集家人拍一张全家福,作为她出嫁时的嫁妆。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50多年过去,照片里的人一个个相继离世,照片也经受不住岁月的侵袭发霉、损坏,一张张熟悉的脸变得模糊、缺损。“照片里七八张面孔都要修复,一半靠技术,一半靠艺术想象力,我整整修了三天三夜。”当陈林兴觉得修复得差不多时,让那位老阿姨过来看看像不像,万万没想到,她对着电脑屏幕,看到一个个记忆深处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孔浮现在她眼前时,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最让她感怀的是,她看到了她的奶奶,这是奶奶留在世上唯一的影像,她仿佛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依偎在奶奶的身边……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既然是千方百计想要修复的,一定是一家人当成宝贝的照片。”陈林兴认为,照相馆也是普通市民记录人生大事的地方,一张张照片记录的是时代的印迹,老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生故事、家族故事,蕴含着亲情、友情、爱情,时日越久,越是弥足珍贵。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cMQ流通经济网

  (原标题:老上海最具仪式感的事——在照相馆追寻光影记忆cMQ流通经济网





责任编辑: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