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上海商业 >> 正文
上海滩的布业传奇:曾经的"三大祥"
[来源:人民网 | 作者:邬迪 | 日期:2015-11-01 09:46:51 | 浏览次]

 USq流通经济网

    核心提示:随着成衣业的发展,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三大祥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复存在。但它们的传奇故事依然是“老上海”们不可抹去的记忆,三大祥不仅为上海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金灿灿的范例,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留下了一道清澈的痕迹。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随着茶叶、丝绸等中国特产的出口,洋布作为进口商品大量涌入。一批精明的商人纷纷抢滩上海老城厢外“棋盘街”,创设洋布店,棋盘街成为现代上海布店的发祥地。 “三大祥”在重新洗牌后的上海滩棉布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鼎盛时营业额占到全市零售布店的三分之一,控制了上海滩的棉布零售业市场,述写了一个个动人的商业传奇。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协大祥”:开创现代布店先河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清末年间,协祥、日新盛、日新增、日新旭等商号日益成为上海经营洋布商号的巨擘。在“协祥”商号里,柴宝怀、丁丕山决定改变当时绸布业的经营方式,合股开一家洋布店。这时,适逢上海小东门外的“四大正”洋布店闭歇,柴宝怀和丁丕山共同集资7200两银子把它盘了下来,开设“协大祥”,经营零售洋布,并聘请“协祥”职员孙琢璋出任经理。新商号取名为“协大祥”,是希望这个上海滩上新出现的商号发展比“协祥”更具规模。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1912818日,“协大祥”正式在上海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102)创设。这是上海绸布业中开设最早的一家大型商店,后来,成为上海棉布业著名的“三大祥”元老。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协大祥店铺旧貌.jpg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协大祥店铺旧貌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孙琢璋果然是个经营管理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协大祥”以“真不二价”、“足尺加一”等金字招牌吸引了大量顾客,深受消费者欢迎。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此外,“协大祥”还以严格管理著称。“协大祥”所订的《店员规则》多达166条,包括工作规程、奖惩办怯、生活福利、人事及升级考核等等。“协大祥”绝大多数员工都从事销货,而其它工作如会计、进货、发坊、批发、对复账等则作为兼职。“协大祥”实行“洋号工资制”,营业员收入销货款没有传票,只凭自己结算,收到货款交账或将销货数量、单价金额写入“流水簿”(记账销货册)。由于销售手续简化,一个营业员同时可接待三四个顾客,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协大祥”逐日记录营业员的销货金额,累积到月底总计,以积分多少作为工资、奖金的依据,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关于进货方式,“协大祥”随货而定,小批量向批发字号拆货,大批量直接向洋行或工厂进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纺织工业发展,协大祥用投资设厂、定织定染、发料加工、包牌销售、包机生产等方式组织货源,高中低商品同样重视。“协大祥” 认为与其付出一笔广告费,不如直接让利于顾客,于是一贯坚持“货真价实”,不做广告、不搞大减价。“协大祥”这些经营手段,让同行望尘莫及。由于孙琢章经营管理有方,“协大祥”生意兴隆、获利丰厚。到了1922年底,盈余达16.6万两银子,为原始资本的23倍。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宝大祥”:陈毅市长要求保留的金字招牌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协大祥”被孙琢章掌管后,创始人柴宝怀、丁丕山挥泪告别昔日创业地。一年后的1924825日,柴宝怀和丁丕山东山再起,集资24万两银子在“协大祥”隔壁创设了“宝大祥”绸布店。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宝大祥当年用过的管理账本.jpg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宝大祥当年用过的管理账本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其时,柴宝怀、丁丕山都已年届五十,商号在“宝”字上大做文章。商标上、悬匾上分别印上“宝藏兴焉”、“招宝进财”等标语。并且在八仙桥新号天棚下,悬挂了一个镜面大悬匾,上面刻有“招宝进财”图案,还有五个从小到大的元宝连成宝塔状,两个小孩子在元宝顶端手执彩旗跳跃、舞蹈,绣旗上也刺有“招财进宝”四个字。而发票上则印有“斯宝大祥”图案,象征来“宝大祥”购买衣料有吉祥之兆。所以,办喜事的顾客大多乐意光顾宝大祥,上海民间更流传着“嫁囡要到宝大祥,备嫁妆、送新娘,床上身上都像样!”甚至还有用作歇后语的,如“旱涝保收——宝大祥”,“笃定泰山——宝大祥”等。老上海人更将“宝大祥”三字喻为办事肯定成功。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两位创始人一致挑中的徒弟丁方镇不负两位恩师的厚望。他把原来棉布店单纯经营布匹,逐步发展为经销各种丝罗绸缎、呢绒、土布、丝棉、驼毛、绣品等,其经营范围远远超过同行而名列全市第一。他还设立成衣部、送货部、邮寄部等,代客定制加工各式服装和手工刺绣。“宝大祥”向工厂选样定产,自行加工印染,因此进货优先,花色齐全,售价低廉,销路畅通。“宝大祥”还以“足尺加三”,“花色多、价格低”作宣传,吸引了无数顾客。难能可贵的是,“宝大祥”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与东南亚、日本、欧美许多国家有业务往来。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丁方镇继任宝大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50年,“宝大祥”又在南京东路北庆云银楼旧址开设南京路宝大样。1955年,丁方镇为了响应公私合营,毅然决定把个人的38000元资金拿出来,充实“宝大祥”。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闻讯后,亲临“宝大祥”视察,对丁方镇的爱国举动大加赞赏。陈毅市长还询问丁方镇:“公私合营后,‘宝大祥’的金字招牌还要不要?”丁方镇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不要!”陈市长哈哈大笑说:“你误会了,你误会了!”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宝大祥’在上海人民心目中有很深的影响,我看‘宝大祥’这三个字可以继续用下去,只要前面加上‘公私合营’四个字就可以了。”从此,“宝大祥”这一字号得以继续沿用。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信大祥”:创兰州商业历史之最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1928年,原“协大祥”学徒丁大富在师傅孙琢璋的支持下,集资盘下小东门大街的慎泰昌棉布店,创设“信大祥”绸布店,自任经理。“信大祥”经营商品包括呢绒、绸缎、棉布、化纤各类纺织品,有自营购销、经销联销、代购代销等多种经营方式。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信大祥店铺.jpg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信大祥店铺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创设“信大祥”时,丁大富对“信大祥”的店名很有意见,但苦于资本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好委曲求全,经营管理模式仿行“协大祥”。最让丁大富不能容忍的是他名为经理,却处于“协大祥”的股东陈维贤的控制之下:商店的业务不准擅自发展;进货要通过协大祥;信大祥到协大祥借货,协大祥可以拒绝,而协大祥向信大祥借货,则必须倾其所有。受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致使“信大祥”连年亏损。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19388月,丁大富在师兄丁方镇的资助下,终于摆脱了孙琢璋的控制,在南京东路614号开设新的“信大祥”布店。从此,丁大富正式开始施展经营才华。他借鉴“宝大祥”以“宝”招财的经验,在“信”上下功夫,做生意讲信用,对顾客讲诚信,加上新址地处南京东路繁华地段,容易吸引南来北往的顾客。十年后,“信大祥”的营业额赶上了“协大祥”。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1948年,丁大富去世,其儿子丁言章继任经理。丁言章大胆创新,扩大业务,与云洲染织厂、公泰印染厂、无锡兴业印染厂合作。上海解放后,“信大祥”得到长足发展。19561月实行公私合营;同年6月国家号召支援西北边远地区商业建设,“信大祥”积极响应,主动将“信大祥”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兰州市,更名为“兰州信大祥布店”。1956710日,“兰州信大祥布店”正式营业,盛况空前,盈利可观,创下兰州商业历史之最。后来,上海又把“利顺成”、“春大祥”两家布店也输送到“兰州信大祥布店”。于是,“兰州信大祥布店”一跃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布店。同时,也结束了上海滩三大布业的竞争历史。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USq流通经济网

整理:张志芳USq流通经济网

(原标题:三大祥:三分天下终归一统 上海滩的布业传奇)USq流通经济网





责任编辑:rongyan